给新计算机毕业生在工作选择上的一些建议

100
TaoAlpha
2020-07-065250 words16 minutes to read

作为经历过两次毕业以及分别在中美两段工作经历的人, 我一直很想写点关于这个话题的东西, 聊聊自己的一些看法. 尤其是这么多年下来, 我也算是在中美大中小公司都呆过的人了, 感觉还是能说说一些自己的经验和感受的.

个人经历 (2009 - 2020)

我是 09 年去北京读本科, 12 年大三开始找实习, 因为对互联网比较感兴趣, 所以虽然专业不相关, 但还是想往这个方向发展, 期间各种困难就不说了, 最后分别在腾讯和知乎做过产品经理/助理的实习, 后来毕业后去了搜狗做全职的产品经理. 工作一年后去了新西兰打工度假, 并申请了美国的学校, 15 年去了美国读 information science, 16 年毕业后先去了湾区一家 AI 创业公司, 一年多后去了西雅图 AWS, 又是一年多后跳槽去了 Google, 19 年因为签证转组来了德国慕尼黑, 目前正在等待瑞士签证去谷歌苏黎世.

可以说我过去这十年还是挺能折腾的 :) 下面主要分几部分聊一聊大致的心得体会和当时选择的心路历程.

实习

因为本科不是计算机, 所以当时直接找技术的工作是很难的, 虽然我一直有选修计算机相关的课程, 业余也写了不少代码, 但大学期间还是非常不自信的 (也是有自知之明), 所以想着曲线救国, 正好了解了产品经理这个职位, 觉得挺适合的. 所以大三开始找实习的时候就没有选学院安排, 而是自己去找实习, 最后幸运的去了腾讯微博. 第一次总是很困难, 后面的反而就容易了很多, 因为认识了更多的这个领域的人, 所以后来实习就乃至于找工作就容易了很多.

就个人而言, 我觉得实习还是很重要的, 尤其是对于转专业的人而言, 实习绝对是能力的一个很好体现, 算是找工作很好的加分项. 而且实习也是你真的进入社会之前的一个很好缓冲期, 对于不确定自己是不是应该读研, 或者不太明白自己毕业后想做什么的人, 我很推荐大学期间多去找找实习, 甚至可以试试不同领域的实习, 毕竟真的工作了试错的机会会少很多, 而且成本会高很多.

在美国的时候, 因为学费很贵, 而且当时要求必须两个学期后才能申请 CPT, 然后才能合法的实习, 所以实习的话基本就要延长毕业, 衡量了一下成本, 感觉不如提前毕业, 所以我就放弃了. 不过身边有同学有不少去了大厂实习, 结果也很不错的, 所以因人而异吧. 现在大厂实习薪水很高的, return offer 几率也大, 如果不是很急着毕业并且有不错的 offer 的话, 实习还是很推荐的. 不过也因为一般出国留学会有很多在国内没有的限制, 比如签证呀之类的, 所以相对而言, 实习试错的范围就小了一些, 实习更多的目的是为了获得 return offer, 以及提前感受公司文化, 为之后的选择做更好的准备. 当然美国实习本身也还是很有价值的, 可以用来作为之后找工作的敲门砖, 这一点和国内还是一直的. 如果是美本, 那么还是很推荐在允许范围内, 多实习的. 我后来面试遇到过一些本科毕业的候选人, 感觉有实习的比没实习的感觉眼界还是要高一些的, 有时候一些问题能结合经历聊还是很加分的.

大公司和小公司

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 选择大公司还是小公司, 这一直是很多人困惑的一点, 因为我都呆过, 算是有一点亲身经验可以来聊聊我的一些个人看法.

如果一定要说一个比另一个好, 那不太可能. 更多的要结合个人情况, 公司情况, 不同的人和公司可能会的出完全不同的结果. 比如对于 个人能力很强的大神而言, 那么 pre-ipo 的公司大概率会比 FLAG 在几年后的收益要多, 因为期权等等大概率比 RSU 升值空间更大. 所以如果比较追求回报率的话, 可能选择 pre-ipo 的公司更好一些. 但是如果追求的是对某些领域的深度研究, 那么可能 FLAG 有时候更合适一些, 资源也比较充足, 不需要重造轮子.

那么给怎么选呢? 我觉得可以利用决策树的方式, 结合大小公司的优缺点和个人的追求来综合选择, 我这里主要列一下我经历过的大小公司的优缺点作为参考. 其中小公司主要针对的是初创公司, 或者 A,B 之前的, 毕竟到 C, D 甚至 pre-ipo 的公司, 基本上和大公司没太多差别了. 或者更准确一点的定义应该是这里的小公司是指那些初创公司, 人数一般少于一百人.

小公司

无论中美, 创业公司失败的概率都是很高的, 所以算是高风险的投入, 越早加入风险越高, pre-ipo 的公司相对就小很多, 当然了, 汇报也肯定是和风险挂钩的, 很多 pre-ipo 的独角兽甚至都不给期权直接给 RSU 了.

值得提醒的一句是, 几年前国内创业公司比较草莽, 所以有一些公司即便早期员工也不给期权, 所以一定要看清楚 offer, 当然, 据说近些年规范了很多. 美国倒没有听说过类似是事情, 不过还是要好好看自己 offer 的.

小公司因为人少, 所以很多时候活会比较多, 这一点中美都一样, 尤其是处于上升期或者扩张期的公司, 当然处于生死存亡期的也会比较忙… 知乎当时就挺忙, 不过是弹性工作制, 确实不少人十一点才来, 但也经常有人晚上很晚才走. 我在硅谷的那家初创公司工作时也是经常加班, 还要 7 * 24 小时 oncall, 还是挺辛苦的. 不过成长会很快, 因为经常会接触一些自己不曾经历过得的方面, 无论技术也好, 人际也好, 都会有不小得提升. 我还曾经负责过和一个大客户对接, 亲身经历了如何求人用自己产品的全过程 lol

小公司还有个优势就是一般技术栈比较新, 没有太多 legacy code, 所以对于追求新技术的人很友好. 同时因为扁平结构, 所以你可以参与的领域很多, 也比较鼓励大胆尝试, 如果你有想法觉得可以帮助提升性能, 节省开支, 甚至是帮助推广都可以提, 如果大家觉得靠谱, 就可以做, 这相比大公司而言, 灵活的不止一个层级. 当时在知乎的时候, 因为受到其他产品年终总结的启发, 有个产品经理和运营就提议知乎也做一个, 于是一个多月就上线了, 后来也成为了传统.

小公司的缺点很多都是优点造成的, 比如因为迭代快, 所以很容易出问题, 代码质量会低一点, 比如测试, 一般小公司, 尤其是初创公司, 测试其实都没那么的重视, 相反, 只要代码正常运行, 大家都不是那么的花精力去写测试. 同样也是因为迭代快, 做的事情多, 所以会需要学更多东西, 时间投入自然也不会少. 同样的, 因为高风险高回报, 那么自然更大概率其实最后你的期权会是废纸一张的. 甚至因为期权需要购买, 所以可能反而是赔钱的. 比如我去的那家硅谷创业公司, 给我的期权是 0.02% (几万股吧), 当时的交易价是 $3, 我的期权买入价是 $0.5, 我离职前买入了 1000 多的, 到 18 年公司倒闭, 基本算是完全打水漂了. 相比之下, 大公司给 RSU, 所以基本上是和现金没有区别的, 而且美国股市前几年都在涨, 所以很多人的股票回报率也很高, 我有朋友去微软, 入职的时候股价是按照 60+ 多发的, 到 19 年已经将近 200 了.

通常来说小公司的面试会比较侧重项目经验或者说工程经验, 因为希望招到的人立马就能干活, 没有太多的资源来培养新人, 所以对于有实习的人, 或者平时喜欢做项目的人而言比较有优势, 我在知乎实习的时候就有个同事入职的时候, 自己做的一个项目有好多同事都用过. 在硅谷也经常能看到某个大神去了某个创业公司等等的新闻. 当然这些在面试大公司的时候也会很有加分项, 不过大公司的面试有时候还是比较死板的, 尤其是刚毕业的学生, 没有那么的偏重工程经验, 或者说加分没有那么多. 不过对于社招的人, 工程经验还是很重要的, 所以从创业公司出来的人, 一般来说感觉去面大公司还是蛮有优势的, 我之前的那家我最后了解了一下, 发现有五个来(回)了谷歌, 一个去了 snapchat, 一个去了 facebook, 一个去了 apple, 还有几个去了不同的创业公司.

哦 小公司还有一点是同事关系一般会比较亲密, 因为相处时间比较多, 加上节奏快, 交流也多, 而且大家都比较有激情, 所以会比较亲密, 尤其是人比较少的公司, 基本上你会认识每个人, 经常会一起吃饭, 出去 hiking 之类的, 这些在大公司很多时候是没那么常见的.

大公司

大公司是很多人的梦想, 尤其是学生, 总是听着很多前辈们各种描述, 心痒痒的. 我一开始到美国的时候, 就在一个知乎的前同事现 facebook 员工的带领下参观了 fb, 看着各种免费的零食饮料, 开放的办公室, 各种福利, 满满的鸡血. 后来之所以放弃也是被 0.02% 的股份砸晕了, 在加上初创团队确实挺强的… 看起来…

言归正传, 大公司的优势很明显, 稳定, 安全感很足, 因为大公司, 所以一般有危机来临, 缓冲时间也比较大. 我当初入职创业公司第二周, 就有个新同事被 fire 了… 后来发现是因为工作打酱油, 确实比较严重, 但是我当时就有一种杀鸡儆猴的感觉, 第一个月努力的一塌糊涂 lol

大公司的选择多, 这里说的选择主要是组, 项目, 生活/工作方式上, 很多人不喜欢写代码, 转码主要是为了找工作, 那么大公司就是最好的选择, 因为你完全可以过得很舒适, 并不是贬义, 这是一种很好的状态, 工作本身就不应该是你生活的全部, 甚至可以说, 工作应该只是你生活很小的一部分才对. 但是, 你也可以很拼, 大公司一般有很多项目是处在上升期的, 你完全可以去, 甚至有时候可以体验到创业公司的感觉. 你完全可以去这样的组待几年, 然后在你觉得重心应该转到生活上时, 换到闲一点的组. 可贵的是这种选择权, 是小公司无法提供的. 对于留学生而言, H1B 也是一道坎, 大公司在这方面又有难以企及的优势, 因为国际大公司一般会在其他国家还有办公室, 就算真的没抽到, 你也是可以去其他国家的, 不像一些小公司, 抽不到就只能再见了. 当然, 就算不是因为签证, 你依然是可以选择去一个不同的国家工作, 这种边工作边周游世界的机会并不是所有人都有, 或者所有公司都提供的 :)

大公司福利好, 这个就没啥说的了, 除了软性福利, 很多大公司还有免费食物, 零食, 健身房等等, 应有尽有.

大公司对你的培养更加体系化, 这个比较算是切身感受, 当然也可能只是我个人的感觉, 相对于在小公司的野蛮生长, 从技术的角度来说, 大公司相对而言更加系统化, 从结果来说, 在初创公司工作一年后, 我觉得自己的知识非常碎片化, 像是树叶一样, 散落着, 但是在 aws 一年我觉得自己学到的东西是连起来的, 像是一棵树一样, 你是从低到高的去了解了 aws 的一些基本结构和内部工具之间的关系. 刚来谷歌的时候更是觉得自己就像海绵到了一个知识的海洋一样, 想要都吸结果发现自己承载力有限.

说了这么多大公司的优点, 那么缺点呢? 我觉得一方面是容易形成惰性, 大公司的生活工作一般比较平衡, 至少多数人可以选择这种方式. 那么挺容易让你习惯这种生活方式, 而无法接受小公司的非常规, 从而可能会失去一些机会.

加上大公司资源丰富, 很多时候小公司考虑的问题甚至都是大公司完全不需要考虑的. 所谓由奢入俭难, 当初和同事聊天, 他是之前谷歌的, 就觉得来了创业公司不适应的一点就是啥都没有, 啥都需要自己搞, 不像在谷歌的时候, 上下游感觉都有其他组负责, 自己只需要专注在自己那个领域就行了. 也因为这个, 有时候你的能力局限性会比较大.

之前说大公司选择多, 但其实每种选择都是有成本的, 比如换组, 很多公司要求至少呆一年, 那么就是一年的成本, 你一辈子可能也不一定能换多少组 :) 而且大公司会有严重依赖内部系统的组, 有时候你的经验会和公司绑定, 反而会局限你离开公司之后的选择.

也因为类似的原因, 所以在大公司工作, 在增加了很多机会的同时, 也失去了一些其他的机会.

哦 还有, 大公司一般升职也会慢一点, 而且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也是常有的事儿, 所以社招的人一般薪水都比内部升职的人在同级别要高一些, 有时候甚至高不少.

总结

就说这些吧, 如果你手上有大公司的 offer 也有创业公司的 offer, 那么我觉得你可以多思考一下去哪里比较合适, 其实去哪家都不会是错的选择, 不过往往因为我们选了这家, 所以情不自禁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回去思考那家会不会更好呢? 所谓 The grass is always greener on the other side. 我只能说, 大胆去尝试吧! 浪们!

今天就说这些吧, 以后也许会再写一些凑成一个系列 :)